以下是關于折彎機液壓站的詳細介紹:
一、組成部分
液壓泵:是液壓站的動力源,負責將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,常用的有高壓柱塞泵或齒輪泵,它從油箱中吸入油液,并將加壓后的油液輸出到液壓系統中。
液壓閥:包括溢流閥、換向閥、節流閥等。溢流閥用于控制系統壓力,防止壓力過高損壞設備;換向閥用于改變油液流向,實現液壓缸的伸縮運動;節流閥則可調節油液流量,控制液壓缸的運動速度。
液壓缸:是執行元件,通過活塞在缸筒內的往復運動,將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,產生力和位移,推動折彎機的滑塊進行上下運動,從而實現板材的折彎。
油箱:用于儲存液壓油,同時起到散熱、沉淀雜質的作用。
油管及管接頭:用于連接各個液壓元件,形成完整的液壓回路,使油液能夠在系統中循環流動。
過濾器:安裝在吸油管路或壓力油路上,用于過濾油液中的雜質,保證油液的清潔度,延長液壓元件的使用壽命。
壓力表及壓力繼電器:壓力表用于顯示液壓系統的壓力值,方便操作人員了解系統壓力情況;壓力繼電器可根據設定的壓力值發出信號,控制液壓系統的動作,如保壓、泄壓等。
二、工作原理
啟動與卸載:啟動電磁鐵全部不得電時,主泵輸出油液通過相關閥門中位卸載,此時液壓系統處于低壓待機狀態。
主缸快速下行:當主缸快速下行電磁鐵得電,相關閥門切換位置,控制油使液控單向閥開啟,主缸滑塊在自重作用下迅速下降,同時上位油箱的油液經充液閥進入主缸上腔,以補充主缸上腔因快速下降而形成的負壓。
主缸慢速接近工件與加壓:主缸滑塊降至一定位置觸動行程開關后,相關電磁鐵失電,液控單向閥關閉,主缸下腔油液經背壓閥等回油箱,主缸上腔壓力升高,充液閥關閉,主缸在泵供給的壓力油作用下慢速接近工件,接觸工件后阻力增加,壓力進一步提高,泵的輸出流量自動減小。
保壓:當主缸上腔壓力達到預定值時,壓力繼電器發信號,使相關電磁鐵失電,閥門回中位,主缸上下腔封閉,依靠單向閥和充液閥的錐面保證密封性,實現主缸保壓,保壓時間由時間繼電器調整,保壓期間泵經相關閥門中位卸載。
泄壓與主缸回程:保壓結束,時間繼電器發出信號,相關電磁鐵得電,閥門處于左位,主缸上腔壓力很高,液動滑閥處于上位,壓力油使外控順序閥開啟,泵輸出油液經順序閥回油箱,泵在低壓下工作,先打開充液閥的卸載閥芯,使主缸上腔油液泄回上位油箱,壓力逐漸降低,當壓力泄到一定值后,液動滑閥回到下位,順序閥關閉,泵壓力升高,充液閥完全打開,實現主缸快速回程。
主缸原位停止:主缸滑塊上升至觸動行程開關,相關電磁鐵失電,閥門處于中位,液控單向閥將主缸下腔封閉,主缸原位停止不動,泵輸出油液經閥門中位卸載。
下缸頂出及退回:下缸頂出電磁鐵得電,閥門切換位置,油液進入下缸下腔,下缸活塞上升頂出;頂出電磁鐵失電,退回電磁鐵得電,閥門又切換到另一位置,下缸活塞下行退回。
浮動壓邊:下缸活塞先上升到一定位置后,閥門處于中位,主缸滑塊下壓時下缸活塞被迫隨之下行,下缸下腔油液經節流器和背壓閥回油箱,使下缸下腔保持所需的壓邊壓力,調整背壓閥即可改變浮動壓邊壓力,下缸上腔則經閥門中位從油箱補油。
三、維護與保養
液壓油管理
選擇合適油品:根據折彎機的工作環境和要求,選擇具有合適粘度、抗氧化、抗水解等性能的液壓油。
定期檢查與更換:定期檢測液壓油的理化性能,如粘度、水分含量、酸值等,一般每運行 1000-1500 小時或半年需更換液壓油,若發現油液變色、變渾濁或有異味,應立即更換,同時更換時要清洗油箱和管路。
密封件維護
檢查與更換:定期檢查密封件,觀察是否有磨損、裂紋或老化跡象,發現問題及時更換,選用優質的密封材料,如氟橡膠或氫化丁腈橡膠密封件。
防止異物損傷:安裝和維護時,避免尖銳工具劃傷密封件,同時確保液壓系統清潔,防止金屬屑、灰塵等異物進入磨損密封件。
過濾器維護
定期清潔與更換:定期檢查過濾器,當壓差達到設定值時,表明過濾器堵塞,需及時清潔或更換濾芯,一般每 200-300 小時檢查,每 1000 小時更換。
選擇合適過濾器:根據液壓系統要求,選擇合適精度和過濾效率的過濾器,粗濾器可安裝在油箱吸油口,精濾器裝在壓力油路上。
系統溫度控制
散熱系統維護:定期檢查散熱風扇、散熱器等散熱部件,確保其正常運行,清理散熱器表面灰塵和雜物,增強散熱效果。
低溫啟動措施:寒冷環境下,啟動前預熱液壓油,可使用電加熱器或循環加熱裝置,將油溫提升至適宜范圍,避免低溫下高負荷啟動。
定期全面檢查
壓力與流量檢測:定期使用專業儀器檢測液壓系統壓力和流量,確保其在規定范圍內,壓力異常可能因油泵故障、溢流閥失調等引起,流量不穩定可能由管路泄漏、油泵磨損導致。
管路與接頭檢查:檢查液壓管路和接頭是否松動、變形或腐蝕,擰緊松動接頭,更換有問題的管路,對腐蝕部位進行修復或更換,防止泄漏。